首页
学校概览
党建工作
教师发展
学生成长
教学研究
开放办学
首页栏目
附中新闻
通知公告
杏坛撷英
学生活动
家庭教育
课程改革
校园风光
校区列表
青春与热血同频,“缙云”与“行己”共建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1日 18:53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3月8日的缙云山下,一群朝气蓬勃的身影正经历着特殊的成长仪式。来自西南大学附中“行己”志愿服务队的30余名师生,在北碚区“缙云”应急志愿服务队的专业引领下,参观救援阵地、学习穿戴救生服、体验绳索救援……将理论学习化为实践课堂,用沉浸式体验书写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青春注脚。

危险情境的生命觉醒

在救援训练场里,绳索在晨光中划出优美的抛物线。当14岁的常凯琦握住救援绳索的瞬间,真正理解了何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专业分量。“教官说绳结打得再漂亮,若受力点错位就会致命。”他抚摸着磨出水泡的掌心,眼神中闪烁着敬畏。

数字背后的温度叙事

在队部荣誉墙前,一组数据让在场师生陷入沉思:“缙云”应急志愿服务队成立五年来,200余次救援行动、1000余名获救群众、300余万元物资挽回。这些数字背后,是他们在废墟中徒手刨生命的故事,是他们在暴雨中转移山崖村民的足迹,更是他们手机里存储的上千条待响应任务。

“这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一串串跳动的生命密码。”青年教师漆佳意说道,在看到“缙云”应急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在抗洪救灾现场的照片时,他突然意识到:原来英雄不需要披荆斩棘的壮举,只需要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

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

作为刚成立半年的新兴队伍,西南大学附中“行己”志愿服务队此行带着双重使命。在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详细记录了缙云应急志愿服务队“平急转换”标准化流程:从预警响应的黄金半小时,到多部门联动的通讯树状图,从智能调度系统到心理疏导的“五步倾听法”。每个环节都彰显着专业与温度并重的服务理念。“我们要把这种系统化、规范化的应急体系带进校园。”团委副书记汤蕊嘉表示,学校计划将急救培训纳入常规课程,提高服务队的整体救助能力。

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里,两代青年志愿者用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不是泛黄的日记本上的誓言,而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守护生命的盾牌,是把人间大爱锻造成薪火相传的接力棒。当朝阳穿透薄雾,缙云山下的青春身影正在悄然播撒希望的种子——愿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有年轻的手掌托举起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