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外派巫山中学党支部组织党员赴巫山县下庄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凿通的“下庄天路”,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师德建设深度融合。
绝壁天路见证初心如磐
蜿蜒在千米绝壁上的下庄公路,既是脱贫攻坚的“通山路”,更是作风建设的“启示录”。党员们踩着 “之” 字形天梯拾级而上,实地探访了这条在千米绝壁上凿出的8公里“天路”,通过触摸崖壁凿痕、聆听修路故事,重温1997年毛相林带领100多名村民用钢钎、大锤开路的壮举。活动中特别展示了当年修路的“廉洁账本”——每一笔支出清晰记录,成为解读中央八项规定中“厉行节约”精神的生动教材。

院坝党课传承使命担当
毛相林在下庄村党群服务中心,以珍藏的修路账本、磨损工具为教具,讲述“绝壁开路”的艰辛历程。“有人问我怕不怕死,我说怕,但更怕乡亲们一辈子困在穷窝里。”这位老党员的真情讲述引发热烈掌声。活动中,党员们围绕“如何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展开讨论,对照“不甘落后、不等不靠”的下庄精神检视教育实践,积极思考作为教育战线的党员,如何将党的作风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如何让奋斗精神在三尺讲台绽放光芒。


接续奋斗书写教育新篇
在“下庄精神陈列室”,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史经由泛黄的入党申请书、磨损的安全帽、褪色的攻坚队旗等物品,呈现在党员眼前。参观后,大家一致表示,要将“下庄精神”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际行动——在纪律作风上,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筑牢师德师风防线;在教育实践中,发扬“蚂蚁啃骨头”的执着精神,深耕“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改革,探索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支部书记梁雷在深刻学习后表示我们要把下庄天路作为精神灯塔,以严的基调、实的作风,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为巫山大地培育更多“走出大山、建设家乡”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