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1 日,西南大学附中(东区)党总支开展以 “寻根伟人故里,薪火铸魂杏坛” 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旨在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增强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与历史使命感,传承红色基因,薪火铸魂杏坛。
7 时 30 分,党员教师代表们身着深色正装,佩戴党员徽章,满怀崇敬与期待开启了这场庄重的红色之旅。9 时许,在邓小平铜像广场举行祭扫仪式。全体党员教师庄严肃立,两名党员教师缓缓抬起花篮,敬献至邓小平铜像前。西南大学附中(东区)党总支书记崔建萍上前整理花篮缎带。老师们神情肃穆,依次向铜像敬献鲜花,表达缅怀之情,现场氛围深沉庄重。随后,崔建萍书记领誓,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信念坚定 。
祭扫仪式结束后,党员教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缅怀馆以及邓小平故居。“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走进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小平同志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告白赫然映入眼帘,令人动容起敬。馆内丰富的文物、图片、文献资料以及多媒体展示,更是展现了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艰辛探索的建设历程以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贡献,党员教师们专注聆听讲解,凝神静览史料,感悟邓小平同志的人民情怀和崇高精神风范。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在邓小平缅怀馆,一张张动人的老照片、一处处伟人生活场景的还原触动老师们的心灵深处。从伟人的品格风范、兴趣爱好到生活点滴,大家全方位感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
“地灵生人杰,天宝蕴物华”,在邓小平故居,大家了解到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感慨于一座传统的川东农家院子15个春秋间对少年邓小平早期思想启蒙的重要影响。
13 时 30 分,一行人前往华蓥 “三红” 党建馆参观,老师们通过馆内文图、雕塑、影音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华蓥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时期的奋斗历程。丰富的红色历史积淀引领老师们走近了华蓥山几代人的英雄史诗,接受了深刻的红色教育。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让党员教师们深刻缅怀了邓小平同志的功绩,更激励着大家“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永葆红心向党”,引领老师们在教育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未来,西南大学附中(东区)的党员教师们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附 党员教师代表活动后“微言心得”6则)
站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三落三起"的人生轨迹如一幅壮阔长卷在眼前铺展。华蓥山"三红"党建馆中,“双枪老太婆”的传奇故事与川东游击队的红旗交相辉映,将革命年代的星火燎原之势具象呈现。这两处红色坐标,共同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践行初心的精神图谱。
作为党员教师,我在触摸历史温度中更深刻理解了"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同时也让我深刻领悟到:教科书上的文字需要转化为有温度的教学情境,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站在新时代的讲台上,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讲好中国故事,让历史课堂成为培育家国情怀的沃土。
——东区第三党支部 历史组 何臣坤老师
参加今天的党日活动,行走在邓小平故里与华蓥党建馆的红色地标中,我深刻体会到历史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在邓小平同志铜像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智慧让我重新审视教材中"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何让学生更真切理解历史转折中的思想破冰。华蓥山游击队展柜里泛黄的《挺进报》,让我想到课堂展示解放战争史料时,若能结合本土革命文物,必能让学生触摸到有温度的历史。作为一名党员历史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是红色基因的播种机。未来教学中,我将把今日所见所感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用鲜活的党史素材引导学生树立历史自觉,让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东区第二党支部 历史组 王越老师
三月的广安青山含翠、春风和煦,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一行十多位党员来到邓小平故居缅怀伟人、重温入党誓词。在展览馆同志们凝神聆听讲解员对小平同志从出生到求学,从投身革命到参与新中国建设奋斗的一生介绍。
参观过程中我几度感慨小平同志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对祖国深情的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用一生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追求。三起三落初心不改,特别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以共产党员实事求是的睿智判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至今仍激荡着时代强音。
小平同志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对当下青年党员莫大的鼓舞。作为新时代一名普通党员,此次党日活动让我真切认识到在时代浪潮中我们必须永葆“闯创”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在本职岗位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观结束时,我购买了一本小平爷爷题字的“戒懒”笔记本,既是对伟人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往后在生活、工作中的自勉。
——东区第二党支部 历史组 刘佳老师
三月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邓小平故里的一草一木。
踏入邓小平故居,心中满是敬畏与敬仰。这座质朴的三合院,承载着伟人的年少时光。屋内简单的陈设,让我仿佛看到少年邓小平在此刻苦读书的场景,那股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救国理想的追求,令人动容。
陈列馆中,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串联起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法国勤工俭学的艰辛探索,到回国后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不懈奋斗,每一段经历都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告白。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虽然并非工作在教育一线,但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邓小平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恢复高考的举措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回到岗位后,我会将这份感动化作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师生做好服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东区第二党支部 党政服务部 殷歌老师
走进邓小平故居,仿佛踏入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参观陈列馆,那些珍贵的照片、文献和实物,展现了他“三落三起”却始终不屈不挠的一生。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命运不懈奋斗,我内心满是感动与敬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在生活上会多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我爱我的祖国!
——东区第二党支部 学生成长部 李梦渝老师
在参观邓小平陈列馆时,小平同志的两句话直叩我的灵魂。一个是当被问及长征时都做了什么,他说了三个字:"跟着走",第二是在谈到“逆境中如何坚持”时,他说了4个字:“乐观心态”。这两个简短的回答叩击我的心灵。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跟着走",意味着紧跟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教育领域目前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应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时代育人模式。面对这条道路上困难阻碍,我们更要以邓小平同志的乐观精神为指引,以豁达的心态感染学生,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区第一党支部 地理组 张瑞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