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览
党建工作
教师发展
学生成长
教学研究
开放办学
教师发展
师资队伍
杏坛撷英
教师培养
名师工作室
风采教师应斌:十四年,为每一个学生考虑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6日 14:5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重庆市特级教师,高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市委组织部“三峡之光”访问学者导师,重庆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发展研究委员会理事。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课程外聘教师,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英语教研组组长,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应斌党员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曾获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基本功大赛现场说课一等奖,第九届全国高中英语基本功大赛现场赛课一等奖。高中英语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核心编者。主持或主研省部级规划课题9项,在SSCI一区Current Psychology、SSCI一区Frontiers in Psychology、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外语教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甘肃、贵州、四川、浙江、云南、山东等地开办讲座200余场。其中两个讲座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远程培训中心课程资源库。

与高2022届4班、5班的合照

每年的高考季,应斌都会比以往忙碌。如果遇到送考,那就会忙上加忙。忙的不只是身体,更是内心。因为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各个高校的招生动态,随时和家长、学生、高校保持沟通。虽然忙,却也开心,尤其是当孩子们被心仪高校录取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时,那份开心更是到了极致。2022年,应斌班上有14人考上了清华北大,让他“一举成名”。有不少人向他“取经”,想知道如何做好高中毕业班的班级管理,他坦言,自己并无管理班级的大学问,只是做好了为每一个学生考虑的准备。

01 专业引领  助力成长

“高中学生和家长普遍关注的话题是日后能否进入一所好的大学,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不论是教英语,还是当班主任,应斌都目标明确: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他们的未来助力。在他的班上,家长总会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收到开家长会的通知。国家出台某些政策的时候,把所有家长聚在一起开集体家长会,进行政策讲解;观察到学生有某些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把情况差不多的几个家庭聚在一起开分批家长会;遇到某些孩子的情况比较特殊,就会和家长单独详谈。工作再忙,应斌都会用心准备每一次家长会的话题,争取让每位家长对教育方针、孩子的学习情况都能心中有数。

2022年6月的高考结束后,学校立马给应斌安排了新的班级。7月,重庆已经进入酷暑,在最炎热的那两个星期,应斌分13个批次把学生家长约到办公室进行交流,每场交流耗费3个小时左右,前半部分主要是应斌讲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原则和具体做法,后半部分主要用来解答家长们的困惑。这次的家长会是应斌给家长提供的“定心丸”,让他们对孩子新阶段的学习更加安心,也更清楚自己该如何陪伴。“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陪孩子经历高中学习,孩子进入高中后,家长的内心迷茫又焦虑,作为老师,要用自己的专业化解这份焦虑。”这是应斌的初衷。

化解家长的焦虑,应斌有一个热心帮忙的“后援团”——上一届的家长。网络化时代,家校沟通都会使用社交软件,老师、家长同在一个群,方便彼此间的沟通。2022 届学生毕业后,应斌边借家长会和新一届家长彼此熟悉,边借 2022 届家长的分享让新的家长们安心。在他现在的班级群里,有十几个 2022 届的家长志愿加入其中,为新的家长答疑解惑。这些家长很热心,孩子学习路线的选择、目标学校的确定,凡是自家经历过的,基本都是倾囊相授。两届家长在一个群里相互交流,班级氛围异常活跃。

平时,应斌喜欢研究,每个高校的王牌专业是什么、不同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哪些,他都了如指掌。对此,他笑着表示:“班主任要往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家长和学生。”

02  用心陪伴 “育”见未来

应斌与指导的重庆市委组织部“三峡之光”访问学者杨艳妮合影

对班上的每个孩子,应斌会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目标、规划成长路径,这种因材施教,让班上的孩子无论成绩高低,都能走得笃定。

孩子们入学时,应斌会为其建立一个专属档案,除了基本信息、成绩记录,也会有相应的性格特征描述。“思想包袱比较重”“缺乏自信”“不太细心”等词语,简单描绘每个孩子的性格。这份档案除了让应斌自己清楚该如何帮不同孩子克服学习上、性格上的问题,也让各科任老师在单独找孩子沟通时知道该注意什么。

班上有学生自身心理负担很重,生怕自己考不好,应斌会给他们“卸压”,以鼓励式的话语进行陪伴。他并不喜欢给学生“打鸡血”,而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目标定位合理期望。

孩子们有专属档案,家长们也时常收到他的调查问卷。打开手机,一一往下滑,“请列出自家孩子的优缺点各两个”“基于孩子自身实际,您的目标大学是什么”“您对高校升学路径是否了解”“您对国内高校是否了解”“您最想深入了解哪个专业”“您觉得班级管理有哪些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等问题映入眼帘,可以看出应斌在和家长们交流时的用心。每个家长的回复,应斌都会细致看完,再对信息进行梳理。他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理发师,开始剪之前会先预设想要完成的发型,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能力如何、升学路径有哪些,都在心里一一规划,尽可能为他们找到一条合适的路。

 

 

应斌班上曾有一个学生,因为缺乏自信,在班上很少主动发声。后来,他了解到,这个孩子家庭条件不算好,父母因为忙于生计,关注孩子内心的时间不多。应斌做的第一件事是帮学生解决经济负担,主动帮她申请了学校的助学金。第二件事是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走近,建立学生的信心。几年的相处,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开朗,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最后成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谈到一个个学生的变化,应斌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的经营,最重要的是走心。当老师真正把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放在心上,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其实,毕业14年,应斌不仅在班级管理上越发得心应手,英语教学水平也是有目共睹。如今的他,既是学校的英语教研组组长,也是重庆市的英语骨干教师,但是,在采访中,对于英语教学他聊得并不多。“教学是我的立身之本,当班主任让我遇见了更多的可能。”陪几届学生和家长迎接高考,他对孩子们的关注从不会因为考试的结束而结束。每当收到孩子们从天南海北发来的消息,他都倍感欣慰。或许这就是他所说的“更多的可能”,不仅在于自身的成长,也在于见证一个个年轻的生命遇见了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