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两会”正在进行中。1月14日,《重庆市政协报》专题报道了我校近年办学发展成果。报道全文如下:
菁菁校园,莘莘学子。西南大学附中作为百年名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附中,始终坚守教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始终秉承“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践行“行己有耻,君子不器”的校训,努力办一所开放、健康、智慧的面向未来的大学附中。在教育实践中,学校继承传统、锐意创新,探索出符合中学实际的生涯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子,诠释了中学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强大的师资队伍、多维的课程平台及民主的管理制度为保障机制,西南大学附中一直在为学生提供更宽、更广的成长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大写的“人”。
一、深化生涯教育
从关注学业到关怀人生
近年来,关注生涯教育的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附中校长欧健,多次提交提案。当前,中学阶段实施的课程改革和招生考试改革,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何教育学生“学会选择”“创造幸福”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西南大学附中以“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破题。自1997年起,西南大学附中通过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及主题教育等,让师生对“生涯”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体验。经过萌芽、探索、拓展等阶段,最终发展成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体系。
我校围绕生涯主线以研学旅行、考察探究、职业体验等实践形态系统性、课程化开展生涯教育,并设计了生涯教育课程和动态跟踪评价指标。建成生涯发展、学生成长等6大中心和60余个校外基地。在课程上,基础课程部分,开设了系列生涯理论课,开发了《遇见最美的自己: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初中版)》《遇见最美的自己: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高中版)》课程读本供课程使用。促进课程部分,开设了系列特色选修课,开发了《国粹武术》《乡土地理·九门实践》《财商基础》《疯狂物理》等课程读本。同时,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主干课程贯穿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学科学习,以加深学生对自我和学科的认识。
在实践上,以“入格教育”“彩虹生涯影院”“专业巡礼”“大小先生讲座”专业研学与大学研学、缤纷社团活动、见习实习职业体验等活动形式与理论课程相互配合相互印证,提升学生认知、合作、创新、职业等关键能力。2022年,学校“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获得了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们逐步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清晰有效的口头表达、擅长互补互助的团队合作、跨越常规的创新思维、好奇勇敢的创造意识、保持开放的全球视野、自信开朗的逆商管理,已成为附中学子特质。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实践探索》
获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二、升级育人模式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西南大学附中不断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关注学生,因材施教,助力学生特长发展,培育更多具备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优秀人才。
一方面,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中、高考成绩始终位居重庆市前列。在有效的师资体系、教育体系保障下,五大学科竞赛不断突破。学校充分依托校内、校外资源,系统完善理科类强基课程;系统实施人文强基实验课程,举办人文强基课程讲座,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近年来,大批学子通过强基计划被国内各双一流高校录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另一方面,学生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为“低进高出”的典型代表,西南大学附中学生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在各自的特长领域里熠熠生辉,且涌现出一大批在各领域具备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优秀学子。如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化学竞赛国家集训队、保送北京大学的黄昱涵;以艺术生身份入校、以“屏蔽生”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张灵珂;以女子200米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跑进清华大学的王科雁;以美术校考综合成绩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石孟鑫等。
人才培养暨高2022届部分优秀学子代表座谈会
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作为市教委批准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西南大学附中开展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已达24年。学校以科创教育为推进创新人才培育的主要着力点,以落实科创课程与课题研究为推进创新人才培育的主要途径,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可以说是少年英才们的摇篮,优秀的科技特长生们在这里得到发展。
该校各科创项目教育团队通过社团、兴趣小组、兴趣班、选修课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生可通过“西南大学附中研究性学习大赛”选拔参加市级及全国比赛。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赛事中成绩优异,学校也因此荣获全国科技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重庆市首批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中学十佳“英才计划”优秀组织实施单位等荣誉。
2022年重庆市中学生“英才计划”见面
雏鹰计划第十届雏鹰论坛
37名雏鹰计划十一期高中学员顺利完成选题
三、助推教师发展
从全面培养到个性定制
教师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教师的高度影响一所学校的高度。西南大学附中一直重视教师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学校为教师发展提供了“青蓝工程”“卓越计划”“领航计划”,分别助力年轻教师、成熟教师、专家教师的发展,为他们创设更适宜、更宽广的成长空间和展示平台。学校依托大学资源,借助大学学术力量,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学术性会议,不断提升附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
全国基础教育论坛暨学科教育联盟成立大会
除了积极利用大学资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外,学校还鼓励老师们“走出去”。老师们寒暑假期间到北大清华等名校参加教师专业培训,深化专业学习,拓展知识宽度。同时,学校邀请全国各地名师走进附中,为老师们带来学科、美育、科普知识等方面的讲座,促进教师们的全面发展。学校组织的教师读书会、年轻教师沙龙、德育“知困”沙龙等各类活动等开展得如火如荼,一个个教育者的生命在其中张扬,一股股蓬勃生长的力量在其中澎湃。
在这样的助推下,附中教师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信任与赞誉。近年来,附中职称评审通过人数位居全市最前列。在各级各项比赛、学术荣誉申报等方面更是结出累累硕果。附中教师不断延续“附中现象”——只要有西南大学附中教师参与的赛课、比赛,必定能获得最高奖。这些现象充分证明了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为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嘉陵江畔的一颗明珠,西南大学附中始终以沉稳、安静的姿态深耕在教育第一线,虚怀若谷,温润如玉。未来,西南大学附中将继续把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助力学生与教师“在最适当的时候遇见最美的自己”。
内容转载自重庆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