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青少年科学基金会给我校发来邀请函
近日,西南大学附中收到一封来自卢森堡青少年科学基金会的邀请函,特别邀请来自中国重庆的西南大附属中学校代表队参加2024年卢森堡国际科学博览会(LISE)。这是继进入国家队参加2024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之后,附中学子再次登上世界青少年科学大舞台。
西南大学附中学子晏梓翔在美国参加2024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第14届卢森堡国际科学博览会在卢森堡市中心展览馆隆重举行,这是一场汇聚了全球青少年科学家智慧与热情的盛会。来自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国际课程中心高三年级的晏梓翔,朱嘉政和谢卓宏同学共同完成的科创项目“山地组团城市跨组团公交线路客流规律分析及线路优化研究——以重庆、贵阳市为例”(指导教师:唐印、李九斌、郭昌荣)入选本次国际博览会,成为中国本次受邀参加的唯一代表队。该项目曾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并且因在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表现优异而受到邀请。
活动剪影
展览会现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和青年研究者纷纷对西南大学附中代表队展示的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以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在展台流连忘返,和附中学子畅聊科学和祖国。附中学子用流利的英语自信地向他们介绍自己的项目研究,展现了中国青少年科学家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到访过重庆的卢森堡国家副代表纪尧姆大公储也来到展台,了解项目,与附中学子深度交流,并表达了亲切的慰问,他还接受了附中学子不远千里带去的学校办学110周年礼物,并对学校即将到来的110周年办学庆典送上了热烈的祝福。
在卢森堡参会期间,团队成员与各国、各地区领队和参展学生友好交流,共同参与了文化之夜、科学电影赏析、科学挑战赛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附中学子得到了组委会的嘉奖,受到各位代表的积极肯定。
项目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道路交通问题日益凸显,这一问题在山地城市(如重庆、贵阳)尤为突出。项目组同学对重庆、贵阳、北京的公交线路及城市布局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比了山地与平原城市在公交客流特征和规律方面的差异。基于数据分析,设计了一套公交交通优化方案,并且在网络问政平台提出并被相关部门采纳。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山地城市的交通资源效率,满足了居民的出行需求,同时为具有类似地理特征城市的公共交通优化提供了参考。
同学感想
西南大学附中学子 朱嘉政
活动照片:朱嘉政(右三)
此次2024LISE为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让我能与全球各地、不同年龄段的学者一同探讨各类创新项目与创新发现。在这里,大家积极投入地交流,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见解与思考,这种氛围纯粹而热烈,没有外界的嘈杂和干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丰富经验在此交融汇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知识交流场。
在交流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文化赋予每个人独特的魅力。大家分享的想法多种多样,有的新奇独特,为我打开新的思路;有的深刻有内涵,促使我对一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些都让我收获颇丰。我从中不仅学到了新的思考方式,而且对不同文化有了更多理解,这对我的研究和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我真心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继续在这样的环境中提升自我,拓宽视野。
西南大学附中学子 谢卓宏
活动照片:谢卓宏(右)
在卢森堡科技博览会上,我收获颇丰。在此,我结识了世界各地优秀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他们极具创新性的科研项目,展现出独特的问题解决思路。我们也为卢森堡当地学生讲解自身项目,令人惊讶的是,多数当地学生熟知许多中国城市,还会用所学中文大胆与我交流,可见中国文化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西方学生热情开朗,对中国各方面充满好奇,我也由此了解到别样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文化晚会上,我们各自分享本国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碰撞加深了彼此理解。我们相互学习语言、了解习俗,其乐无穷。尤为荣幸的是,能与卢森堡国家副代表纪尧姆大公储(现卢森堡大公长子)握手并介绍项目,让他对重庆印象深刻。
离别之际,我们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希望能通过明信片或信件保持联系。总之,此次博览会使我结识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从他们身上学到诸多课本外的知识。
活动介绍
Luxembourg International Science Expo(LISE)是卢森堡一项重要国际科学博览会,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青少年和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个展示其科学研究成果和创新项目的平台。这一活动由卢森堡青少年科学家基金会(Fondation Jeunes Scientifiques Luxembourg, FJSL)组织,致力于鼓励和促进科学技术的教育和研究,支持年轻一代在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成就。本届博览会邀请了世界各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优秀代表,共有80余名优秀青年科学家以及30余名各个国家和地区科协官员、带队老师或导师参与其中。参与者共带来了近40个高质量的科学项目,吸引了来自卢森堡当地及周边国家各中学学生和部分大学生近千人参与其中,产生了较大国际影响。
值此学校办学110周年之际,学校以“面向未来,办一所开放、健康、智慧的大学附中”为办学愿景,不仅在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上持续精进、再创辉煌,也将提供更多国际交流平台和机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