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览
党建工作
教师发展
学生成长
教学研究
开放办学
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
教研动态
课程创新
STEAM与综合教育
《透过企鹅看南极》——生地融合跨学科教学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5日 23:4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进行跨学科学习,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新课标对跨学科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重庆市重点课题《初中地理生物融合创新课堂探索及评价策略研究》的基础上,西大附中持续开展多次基于地生融合的教学展示和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进行了主题为《透过企鹅看南极》的教学展示,是继《走近科学之人类真的起源于非洲吗》《城市空间和野生动物》后的第三次教学创新尝试,这一精彩课例由地理、生物教研组共同完成。

2023年6月20日,西南大学附中(东区)举办地理与生物深度融合跨学科教学展示活动。重庆市地理教研员张文革老师、生物教研员吕涛老师莅临指导,校区领导出席,西大附中地理、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活动。

主持人:生物组李彬彬老师、地理组马群琪老师

领导致辞

西南大学附中(东区)赖宁执行校长指出,进行跨学科教学研究活动是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的要求,地理、生物学科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在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具有优势。在双减背景下,东区持续开展生地学科融合教学展示和研讨活动走在了教育教学改革前沿,并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教学展示

地理组张瑞琳、生物组王颖老师共同执教,进行了主题为《透过企鹅看南极》的教学展示。课堂通过有趣的视频引入,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外形特征,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角度设问,引导学生推导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环境特点。接着,张瑞琳老师通过实验启发学生从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表覆被、海拔高度等角度探究南极独特气候的产生原因;王颖老师则引导学生结合企鹅的生活习性与排遗特点进一步探索企鹅的食物来源,以增进学生对南极科考的认识。课堂最后,学生根据企鹅进化过程等材料探究南极的环境变迁,并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节能环保、人地协调的观念根植于心。

教师说课

两位老师从选题、课堂架构两个方面进行了说课阐释。

张瑞琳老师在选题过程中关注地理学科特点,本堂课在跨学科实践中侧重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的达成。在课堂架构上,地理学科知识从环境特殊性、科考意义、保护意义三个板块展开,探讨生物与南极地区特殊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环境特征。生物、地理学科知识互为支撑,力求在同一个情境中达成两个学科的教学目标,落实双学科课标,发展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王颖老师则尝试让学生理解真实情境下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课堂设计方面,生物学科内容从企鹅的形态展开,从现象到本质再到普遍规律,利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对企鹅与极端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充分利用地理现象解决企鹅的生存问题,着重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在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建构的基础上,提出南极极地生态系统恢复力差且是生物圈重要组成部分,阐明保护极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力图让学生在生物地理双学科知识渗透融合的基础上了解如何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和解释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专家指导

罗键老师高屋建瓴,从课堂、课程、课题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点评。罗老师认为,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师生交流,引发师生讨论;板书考虑学科特质,学科教学十分有味,但其设计还有进步空间。又从格致楼的来历阐释了学科划分和跨学科教学的渊源,强调跨学科是还原而非创新,指导老师们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探究生地合堂的意义。指出东区注重学科拓展和交互,有利于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建设,开发特色课程。最后提出老师们应注重将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相结合,推进课题开展。

李辉老师中肯评价本次课堂展示比此前有巨大的进步,课堂经过精心设计,内容设置合理,生物、地理学科知识衔接自然,彼此过渡顺畅而不违和,细节处理恰当、知识落实到位;通过对生物特征的讲解,结合实验验证,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完成。李老师同时强调生物、地理跨学科融合具有优势,也存在教学实践的内在需求,地理宏观而生物微观,跨学科的碰撞有助于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更加广阔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林艳华老师历数学科融合的发展历程,强调从其概念提出到实践开展,不同学科对学科融合有着不同的要求。她认为今天的主题契合学科融合的顶层设计,强调素养的整体性和课堂的实践性,从学生兴趣点入手,充分利用情境,充分进行课堂讨论,通过小专题讲解和图视辅助,以实验驱动学生进入深入学习和高阶思维。林老师特别强调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学跨学科课程与steam课程的区别和联系,推动教育教学面向学生和社会,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向颢老师幽默风趣,从跨学科和学科融合的概念差异解析教研的“通”与“不通”,他认为本次课堂展示表明东区的学科融合探究已十分通透。向老师说明,新课改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从传统课堂到跨学科和学科融合课堂是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仅是山,看水不仅是水”,最后实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过程。学科融合课堂突破学科边界,着力解决深度问题,给教学改革带来曙光。本堂课从学科融合出发,最后回归学科知识,关注核心素养的掌握和课程标准的落实,是大的亮点。

吕涛老师旁征博引,从新课标的素养导向到实践育人,提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吕老师要求老师们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立场,真正做到实践育人。她提到真正的教学不应停留在应试阶段,要做到让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做到让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用于处理生活问题,用于帮助身边的其他人。吕老师鼓励老师们专注跨学科教学实践,以期建立系列化校本课程。

张文革老师细致入微,对本堂课进行层层剖析。张老师指出本次教学展示进步很大,学科融合恰当,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张老师从跨学科教学及主题式学习背景的角度指出单科教学缺乏知识支撑的问题,认为跨学科学习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针对性的选择课程内容构建跨学科学习主题有助于学科间知识、思维的相互支撑,提高跨学科的认识。张老师赞赏本节课深度大,在形式、内容、思维、方法上深度融合,表现清晰,是一堂价值很高的示范课。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西大附中始终坚持育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坚持创新,敢于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为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创新思路和可行路径,引领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