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夏日的蓬勃与教育的匠心相遇,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学教研激荡出新的活力。在初夏蝉鸣声中,专家教师以微型讲座,赋能专业水平;领导干部以躬耕一线,督促常态课程;教研室以全组之力托举教坛新星。让我们循着教研的航迹,回望这场五月航程。
专家赋智·跨域讲座
2025年5月7日,西大附中各校区初中政治老师齐聚重庆两江新区西大附中金州校区,共同参加“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初2025届初三政治复习专题讲座,讲座特别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学政治专委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重庆市高中政治学科骨干教师刘奕老师。在会上,各位老师就在一线教学所产生的困惑,向刘奕老师踊跃提问。刘奕老师将在命题、教学、阅卷、复习等各方面的心得倾囊相授。
西南大学附中高一数学组四校区联合教研于2025年5月15日在重庆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竹林校区)开展,张尧老师执教《线面角》公开课,由高红明老师带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 应用》微讲座。他以 Geogebra 软件为核心,对比传统教学与几何画 板,结合 2022 年高考真题动态演示作图指令与复杂立体几何问题的 解析过程,凸显软件在直观性、动态演示及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独特优 势,为抽象几何问题具象化提供了实践范例。
高2027届生物备课组于2025年5月28日举办跨校区联合教研活动,生物教研组长林艳华老师点评,全体生物教师及跨校区教研组成员参与,赵蕊老师以“教材对比——机制溯源——高考映射”为主线开展微讲座。生物教研组长林艳华老师肯定了讲座的专业性与实用性,指出电生理知识是高考难点,高中生物教师要通过学习深化知识,只有教师将“为什么”的原理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她特别强调,教学中应聚焦学生常见误区,从高考试题的视角去突破原理,做好“考什么,教什么”的准备。
教师发展·解码命题
5月20日,我校成功举办2025学年下半学期第二次青年教师发展论坛。本次活动特邀北京市正高级教师、高考数学命题研究专家雷晓莉老师,围绕《从考场到课堂:高考数学命题新趋势下的教学策略》开展专题讲座,旨在助力青年教师把握改革方向,提升教学实效。本次活动由数学教研室副主任廖海波老师主持,全校青年教师参与学习。
雷晓莉老师与青年教师系统剖析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强调结构优化,减少纯计算题,增加跨学科情境题;基础深化、概念的本质理解;能力聚焦,突出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关键能力,试题呈现“入口宽、纵深广”特点;素养渗透,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融入生活场景等新高考的特点。
本次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命题研究与课堂实践的“双向桥梁”,后续将结合校情深化成果转化。
活动三:深入一线·推门听课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西南大学附中始终坚持领导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听课的优良传统。校党委书记欧健同志亲临课堂,近距离了解学习动态和课堂参与度,把握课堂教学实际。张勇校长专注于记录课堂细节,认真评估教师的教学流程与学生反馈。校领导的常态化、随机性“推门听课”,不仅是检验教学“第一现场”的有效方式,更能促使教师精进教学水平,能够推动课堂教学不断提质增效。
活动四:教研筑基·捷报频传
近期,重庆市2025年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结果正式揭晓,西南大学附中历史教研室参赛团队斩获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张晨思、谢康两位老师在“不幸”抽到同一小组情况下,双双获得重庆市一等奖。赛后,两位老师均提到:赛课的一等奖来自西南大学附中历史教研室老师们的精心打磨,来自西南大学附中教育集团各校区的通力合作。赛课前夜,西南大学附中历史教研室杨泽新主任亲临现场,组织选手进行最后的磨课工作,深夜里的酒店大厅,回荡着附中人精益求精的声音。
除历史学科外,其他学科也硕果频传,政治组吴贝贝老师获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局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优质录像课比赛一等奖;数学组李伟老师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重庆市第八届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斩获大赛一等奖;物理组马璐瑶老师在2025年“两江杯”初中物理“新卓越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田楷琴老师获得二等奖;语文组谭金金老师在2025年“两江杯”初中语文优质课现场赛课一等奖。
诸师载誉,砥柱基石在教研。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教师个人辛勤耕耘的结果,更是教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2025年,西大附中深化教研机制,全面推行“学科教研室”制度,一方面依托“青蓝工程”悉心浇灌教学新苗,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学科融合以开拓教学新境。我们坚信,青年教师必将在“跨校区联合教研”“教研室精准指导提升”点面结合教研网络中不断成长,收获更丰硕的教学成果。
五月教研,是一份学期教研深耕的半程答卷。在此答卷上书写着各学科跨校区教研的思维激荡, 常态督课的落地生根,多学科赛场折桂的荣光。六月已至,附中教研人将继续执守初心,以跨校区的合力、教研室的定力、青年教师的锐力,共赴教育理想。